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 解决“鸡肋”问题
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市场,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,就是一个“鸡肋”,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。
为什么是“鸡肋”?其实很简单,就是看着很大,实际根本赚不到钱。每当国人谈起中小企业市场,大家看着那个几百万家的潜在客户群,都是热血沸腾,但当你真的跳入其中你就觉得好像陷在泥潭了,越陷越深。
原因到底在哪里?市场规模这么大,但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力度的增大,反而使得很多企业利润越来越低。比如象用友、金蝶这样的厂商,当年他们创业时只卖财务软件,其利润率远高于目前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,当年的一个客户也就几千元的收入,而今天的一个客户十几万、几十万的收入,可利润率却不如当年。其实根本在于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并没在中国建立,当年软件业在中国启动之时,基本采用的是和硬件设备同样的商业模式,走渠道层层搬货,而没有实施和长期维护的概念,由于企业在简单信息化的应用阶段,暂时不需要所谓的实施和长期维护,因此使得简单的搬货模式能够成功。但随着应用深度和范围的扩大,特别象ERP等复杂应用,实施和维护成为一个重大的项目组成部分,但由于市场惯性的作用,厂商和用户都没有对这样的变化做好准备,因此客户不愿意为此买单,而厂商也没有足够的合格人才和内容为客户提供此类工作。由此就产生了上面的问题。
08年很多厂商和客户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:
1、 增值服务的概念会被中小客户所接受,很多厂商着重研发增值服务的产品,而同时符合中小企业实施维护的人才队伍建设,已经是各厂商的重点工作;
2、 针对中小企业的快速实施方式方法,会在实践中被进一步深化,集中式远程实施支持模式,会给客户带来成本低但高价值的实时服务;
3、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结构会进一步改善,服务的购买会成为其信息化投资的长期预算,并占其总投资的比例会进一步提升;
4、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市场会进一步分层,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入门时的关键应用将会进一步采用相应的SaaS模式,而软件包式的应用也会逐步专业化和行业化,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型企业而言,会更看重行业化的全面解决方案;
由此我们可以发现,中小企业市场的“鸡肋”问题有望解决,“鸡肋”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市场的“金矿”。
发布日期:[2008/5/23] 共阅[1023]次【
打印此页】 【
返回】